NCB直销财经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保健食品出新政策 进口门槛改写直企命运

2014-1-13 10:17| 发布者: newhuashang| 查看: 102683| 评论: 0|来自: 中国企业报

摘要:   被国务院确立为重点发展的健康服务业重要支撑产业,拥有每年过千亿元巨大市场的保健食品行业,或将迎来一轮重大产能洗牌大潮。   “自2014年1月1日起,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一个保健食品的批准 ...

  被国务院确立为重点发展的健康服务业重要支撑产业,拥有每年过千亿元巨大市场的保健食品行业,或将迎来一轮重大产能洗牌大潮。

  “自2014年1月1日起,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一个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只能适用于一个产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副司长张晋京日前公开表示,“当前贴牌生产的保健食品企业大多数存在不规范销售和宣传行为,我国对保健食品贴牌生产的‘禁令’将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

  巨大潜力催生保健食品代工

  根据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006家,2012年产值约2800多亿元。而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在《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也被列为中国重点发展行业。规划指出,到2015年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并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企业。

  丰厚的利润、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滋生了各种各样的产业链乱象,毒胶囊事件、胶原蛋白疑云、左旋肉碱风波一次次围绕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的产品风波席卷而来,保健食品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压力也被前所未有的放大。

  广东省营养健康协会秘书长张咏向媒体表示,“国家至今只批准了1000多个‘蓝帽子’,但真正在市场上流通销售的‘蓝帽子’早已超过几万个,贴牌导致的混乱程度可见一斑。”同时,“保健品批文被层层出租等乱象十分严重,也导致市场上出现同个批文不同品牌的保健食品,鱼龙混杂。”张咏表示,“有的企业申请了五六十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他们自己并不生产,而是将这些批准文号租赁给多家山寨厂使用,每年收取8万—10万元不等的转让费。”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保健食品贴牌生产的产值已经达约1000亿元。

  对此,记者也在北京市内的几家药店进行了走访,仅仅是简单的走访就发现,市场上商标所有企业与生产企业不一致的产品并不在少数。在全国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就不乏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绿瘦系列产品、海王系列产品大多都是委托旗下子公司代为生产的,更不要提目前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某明星代言的“爱碧丽”胶原蛋白饮品。

  记者查阅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没有找到关于保健食品委托加工的明确规定。业内也流传着这样的潜规则:凡取得相关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生产文号却无生产条件的企业,可以委托通过了保健食品GMP审查的企业生产加工。委托生产的保健食品只需在产品包装标识及说明书上注明“委托生产”字样,并注明受委托生产企业的地址。

  供求关系导致代工横行

  大企业加速生产基地建设

  有关人士还指出,此前保健食品实行的是多头管理,注册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生产许可证出自质检部门,日常监管却在卫生部门。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大家都管,大家都管不上”。一位卫生部门人士指出,一般委托双方在协议上仅规定产品质量和价格条款,而没有数量条款,使委托加工一方凭借委托加工合同也可以办理卫生许可证,但其产品是否真正在委托加工地生产就很难控制,这使得一些委托加工企业游离于监管之外。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持有保健食品批文的企业和个人,为了节省购置生产设备的资金,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将产品委托给小制药企业进行加工。更有甚者,有些企业的同一产品还有多方委托或多重委托的现象,到最后,一个牌子的产品到底是哪家企业生产的都不知道。

  作为代工方,国内从事保健食品委托加工的正规厂家大多数都是制药企业,其中也不乏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为最快地释放产能,收回成本,代理加工是一条简单、便捷的道路,自然成为厂家的首选。另一方面,很多保健食品本身就脱胎于药品,但其技术含量要比药品低,开发相对容易,利润却很高,所以很多企业、研究机构甚至是个人都涉足其中,但由于财力或政策限制却不能进行生产。这样,有供有需,市场就形成了。

特别是近年来,受政策以及包括原材料、能源涨价等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相当多的制药企业开始缩减主业而钟情于药品和保健食品的代理加工。现在甚至出现了专职从事药品、保健食品委托加工的企业。

  对于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最新规定,业界人士分析贴牌禁令正式施行后,中国市场可能有一半以上的非规范保健食品品牌将受到打击,部分无证和非法冒用保健食品文号的企业将被迫清退出市场,从而让保健食品市场得到净化。一些批文多、品牌影响力大的行业龙头企业或承接市场净化所腾出的大量消费空间。对过去的代工工厂、中小型作坊式保健品公司的淘汰也被大型企业提上了议事日程。

  保健食品进口设门槛

  直销公司将受冲击

  对于境外保健食品按照普通食品入境销售的现象,张晋京强调,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在业内完成《保健食品委托生产管理规定》征求意见。按照该新规规定:“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同时,“未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食品不得在标签、说明书上声称有保健功能。”张晋京强调。据悉,“使用片剂、胶囊、口服液、冲剂、丸剂等形态,需定量食用且有每日食用限量的产品,不纳入食品生产许可(QS标志)范围;声称保健功能的上述产品,须获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方可生产和销售”等新规,也或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但是,这种进口食品与保健食品相互混淆的现象在市场上屡见不鲜。记者在北京文慧桥的一家大型商场内的营养保健食品专区看到,其中不少专柜销售的都是进口产品。记者发现,这里有些产品有保健食品的“小蓝帽”,另一些则没有。记者仔细查看了这些产品的包装,印刷精良,产品名称、原产地、适宜人群、功能、成分表、生产企业、经销商等等都用中、英文两种形式标明,唯独没有“小蓝帽”和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记者询问销售人员为什么没有保健食品标识,销售人员则说这属于营养品,是正规渠道进口的,可以放心购买。

  2012年,美国最大的膳食补充剂公司NBTY(诺天源)也曾被质疑违规销售、误导宣传,因其在中国国内销售的“自然之宝”等产品包装上未标注进口保健食品标识及批准文号。而记者在京东等电子商城搜索发现,美国天然元、Puritan‘s Pride普丽普莱、Nature's Bounty自然之宝等号称仅进口的商品仍然没有“小蓝帽”,而汤臣倍健等中国企业的部分进口产品也没有取得“小蓝帽”。对此,张咏坦言,“目前市场上进口的、经美国FDA认证的营养补充剂很多,当新政真正开始施行,以保健品为主打产品的直销公司或将受到影响。”

责任编辑:风笛

温馨提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联系邮箱:1372041816@qq.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最新热门排行
1.安化经开区华莱党委”寻访红色印迹·传承强
为进一步增强我司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党员的责任感,9月1...
2.无限极入选福布斯中国客户服务企业Top100
在现如今充满竞争的商业社会,优质的客户服务,有助提升消费体验,是企业穿越周期、取...
3.如新(中国)入选“2023年度质量金盾案例”
9月21日,由中国质量报刊社·中国质量新闻网主办的第六届食品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北京...
4.葆婴 “冠军面对面,健康伴我行”活动收官
在杭州亚运会激情开赛时,由南京日报与USANA葆婴联合举办的“冠军面对面,健康伴我行...
5.安利上榜福布斯中国客户服务企业Top 100
9月25日至27日,福布斯中国、中国电子商会、保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数智化服务产...
6.三款新品亮相 三生视康打造全新产品体系理
我国逐年升高且低龄化的近视率、对电子产品有增无减的依赖性及人口老龄化趋势,使眼睛...
7.深耕眼康赛道 三生视康全新品牌战略引瞩目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与生活水平飞速提升,国民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大健康产业获得...
8.与冠军面对面,葆婴创新形式唤起健康意识
在杭州亚运会激情开赛时,由南京日报与USANA葆婴联合举办的“冠军面对面,健康伴我行...
9.和治友德参加推动直销业高质量发展座谈活动
2023年9月21-22日,推动直销业高质量发展座谈活动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国家市场监督管...
10.又一家焕新升级!无限极长春体验中心全新启
近日,无限极长春体验中心焕新升级盛大开业,公司行政嘉宾、外事嘉宾和创业合伙人代表...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QQ | NCB直销财经在线. ( 粤ICP备15054141号-1 )

GMT+8, 2023-10-3 15:36 , Processed in 0.046241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2021 newhuash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